前言

刚开始当社畜的时候,还是用有线耳机怼小尾巴怼手机去搞定通勤音乐,后来感觉有点碍事,换成了山灵的mw100这类挂颈形式的无线适配器,再后来tws的时代来临,总算是彻底把线这个东西从通勤干掉了。期间先后购入过tanchjim家的echo跟水月雨的alice,水月雨这玩意的无线干扰底噪极其离谱,没用多久就扔一边吃灰了,平时用的还是echo,豆子形式的塞子体积小、无明显底噪、调音没毛病,比起alice的解析差了一点不过通勤嘛,那环境听个响就行,就一直这么用下去了。

然后,从去年开始,echo开始偶发出现识别不到自己进了耳机仓把电放完又不充电的问题,从那时就开始物色下一个tws了,但是tanchjim一直又不出比echo定位更高的新品,水月雨那边是踩过一次坑不敢再搞,当时留意了一下国内在搞tws的hifi小厂,扫了一圈下来就没看到比较满意的作罢,一直拖到了今年echo的电池完全不行了。

一开始其实看的是弱水家的i5,但是因为618国补没拿到最低价继续作罢,后面从几个渠道被分别推荐了oppo家的enco x3,前几年其实对手机厂出的tws还挺刻板印象的,想着肯定是捞钱为主音质随便应付一下消费者能听就行,肯定打不过一直在搞hifi的国内小厂的水平,直到有一次去了线下店试了一下free4跟x3,这时才最终敲定了就换x3。

(对于本人来说不重要的)硬件配置和降噪

关于配置这里不会多提,因为我买tws就是冲着听歌去的,说白了音质以外的东西我都不怎么关心。简单讲讲单元,单侧给的同轴双单元,11mm的中低频和6mm的高音单元,丹拿合作(调教?),国内的泰铭声学生产。然后是协议,x3支持的hires无线传输协议只有LHDC,v2/3跟v5都支持,v5最高能给到192kHz + 1000kbps的纸面参数,好在这协议现在骁龙8+之后的机子基本上厂商都有给做支持,所以不支持LDAC跟APTX并不会有太大的困扰。如果oppo是为了把钱都放在解码和单元上而选择不交授权费给索尼跟高通,那我直接举双手双脚赞成。

至于降噪,纸面参数没记错是70dB,但是由于这是我第一对带降噪的tws,所以没有办法跟其他的做对比,以吵杂环境比如坐满人的餐厅这种降噪关的时候完全没办法听音乐的场合来说,x3开启深度降噪的时候,中低频可以说完全过滤,但是碗筷碰撞跟女服务员说话的高频声音是比较难过滤走的,不过能压制到开启音乐之后可以忽略的程度,也就是说至少能听点东西了。

整体听感

接下来是对于国内hifi小厂比较残酷的环节,仔细听过x3之后其实我也理解到为啥这几年国内小厂都不怎么出比较高规格的tws新品了,700块的东西能搞成这样,真的好tm卷,更别提那个价格砍一半但是用的同样单元的free4……

Tanchjim ECHO vs OPPO Enco X3 frequency response via huihifi.com

没买前先用频响曲线来云,看一眼就知道x3这默认低频boost得稍微有点重口,肯定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好在纯享人声的eq相对没两头翘得这么厉害,后面对比听感x3就默认用这个eq配置。

实际的整体听感x3这低频可以放进不是只有量而是有质也有量的筐子里,如果抛开把对于入耳式没办法的头中效应来说的话,x3真就有点在听同轴小箱子的味道,低频有细节且响应迅速,衬托出来的基础氛围很好。缺点是跟这个量的低频相比起来,x3的人声会显得靠后偏暗,即便用了纯享人声eq也是如此,如果同样有这个感觉的可以尝试用配套的欢律APP里的黄金听感测量一次耳道试试,我测量完之后刚好给我boost了人声段,然后诶突然间整个味道就很对劲了,把靠后的人声给push了回来。听着有点花里胡哨的怎么用个tws还得跑APP里设置是吧,但是个人确实是这样子听起来声音才最正确,推荐试试测量。

具体对比

下面是挑选不同歌曲来进行PK的环节,先说对比环境。

  • 播放器:Xiaomi Pad 6 Pro
  • 系统-声音-音质音效:原声
  • 蓝牙编码:各自使用参数最高的编码协议,对于Tanchjim ECHO来说是aptX Adaptive,对于OPPO Enco X3来说是LDHC v5
  • 降噪:ECHO没有降噪,因此X3也关闭降噪来对比
  • 播放软件:USB Audio Player PRO
  • UAPP设置:内置音频驱动-HiRes Direct 驱动程序;完美位元模式-开启;重采样-关闭;蓝牙音频-与HiRes驱动程序一起使用✅;允许应用更改蓝牙属性✅;蓝牙采样率:根据来源改变;采样率整数除法✅

另外要知道echo已经是2021年的东西了,就算当年底子再好肯定打不过3年后的x3,只是对比着来能够更好的说明x3的长处,加上现在echo也停产了,适合拿来当基准参考。

Track1.《赤耀》—— 《天穂のサクナヒメ 実演楽曲集 奏 ―かなで―》

《赤耀》很适合拿来对比中低频。只听开头大鼓的下潜和弹性x3就已经明显占优;40秒开始的大鼓下的连续小鼓声音最小的那段的区分也是echo做不到的;50秒开始的大鼓、小鼓、三味线和笛声的区分,echo在这里小鼓和三味线基本上是混在一起的,单单元振膜没办法,双单元太欺负人了;3分钟开始的纯大小鼓段落,x3的大鼓居然能听出来一点中心结像,这时echo就剩个低频量了。

Track2.《春難色》—— 稲葉曇

来首动次打次+女声组合,一分钟开始的滋滋采样跟着后续的lofi段,还有摸你耳朵的那几下,x3的呈现会细节呈现会更加完整;结尾的人声+贝斯+大鼓+各种叫不出名字的采样组合拳也是x3明显完胜的地方之一,好有弹性的贝斯。ラグトレイン也是差不多的情况,能更加完整的享受稲葉曇的采样大杂烩。